霍晓红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视频】| 杨再清与跺月亮:个体、村落与苗族的血肉联系与精神皈依 专访-苗人邦
导 读:
杨再清,黔南州三都县盖赖小学的一名老师,在校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民族文化进校园等工作,把盖赖苗族跺月亮文化引进校园并走出贵州、走上央视、走向国际,成为贵州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朗尼沙发。
近日,苗人邦对杨老师进行了专访。

苗人邦:杨老师,您好,跺月亮舞蹈已经成为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之一,请问,跺月亮和苗族、和盖赖苗寨有什么深层次的关系?
杨再清:非常感谢苗人邦,在百忙之中,能有这样的机会与我聊聊关于跺月亮文化的一些话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
俗话说:“只要有苗族的地方就有芦笙,只要有芦笙的地方也就一定有苗族。”芦笙早就是苗族的代符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跺月亮是苗族原生态芦笙舞蹈,与盖赖苗寨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的。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跺月亮与各国演员合影
在盖赖,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或是茶余饭后,千百年来,跺月亮舞蹈已经是盖赖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盖赖人民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纽带,是重要的礼仪符号载体。

《诗经》“四始”诗之一《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这里的“吹笙说的就是吹芦笙。而跺月亮舞蹈就是随着芦笙的伴奏而舞,苗族每一曲芦笙词都有特定的舞步,然而在盖赖,芦笙词有开天立地、走亲访友、赞美山水、传道授业、谈情说爱、下游指路、跺步踩堂等等一共十三个类别,其中跺步踩堂又有一跺步,两跺步,三跺步等等,“步随曲而生,曲随情而鸣”。就是吹奏芦笙手往往是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奏不同的曲,不同的曲子往往表达出不一样的苗歌意,盖赖苗族又有俗话说“一曲芦笙三首歌”,不同的曲子就会有不同的舞步。 比如,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开门调》:“吹问6 2 3 2 2 5 -,3 6 3 2 2- 5 6 3 -,回答2-22 2-22 2 2 3 6 5 3 3”(苗歌意为“清水江源头、都柳江源头一带的同胞们,欢迎你们回家来!”)。不光如此,在众多的白喜《下游指路》曲中,词曲都是随着苗族祖先的迁徙路线,都与盖赖苗寨巫师词的《指路经》不谋而合。众多的曲调更是如此。另外,但在庞大的苗族大家庭中,盖赖主要生活着苗族大家庭中的白领苗支系,盖赖白领苗除了语言、服饰的区别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崇拜月亮,月亮是他们的图腾,月亮代表光明、吉祥与智慧。在盖赖众多的民间故事与民间古歌都证实了这一点。
著名歌唱家杨洪苦与演员们
其二,盖赖苗寨的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与芦笙有关的习俗。在盖赖,只要春天一到,寨老(活路头)一把稻谷洒下田的时候,盖赖就不能吹芦笙了,生怕影响水稻的生长,盖赖《村规民约》规定“如果认证违反了这个千百年来的规定,就要罚‘三个一’即一斤米、一斤酒、一斤肉,全村人吃上三天三夜”,这是任何村寨都没有这样的传统村规民约的,唯一盖赖。这充分说明了盖赖苗寨的跺月亮芦笙文化的深厚的历史渊源。
鸟瞰苗族跺月亮之乡盖赖

还有,当今盖赖苗寨,只要哪家新买来的芦笙了,整个村的人,都总会拿上三三两两、不约而同,手上总是要拿着几串炮竹或是十多斤米酒,到他家去贺芦笙,有的家人十多二十天了,只要天一黑,炮竹总在他家门口闹个翻天。这时候芦笙家族的妇女们或端上满满的酒碗、或拿着沉甸甸的牛角杯手生“拦路”,非得让放来炮竹的喝上一两碗,方可让进门来,接而才进入“赏芦笙”、“吹芦笙”、“议芦笙”的环节,一直闹到天亮都舍不得离去。在高速信息化的今天,还流行着这么浓厚的芦笙文化习俗,还有哪个地方能像盖赖这样吗?

所以,跺月亮与苗族、跺月亮与盖赖苗寨都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习俗早就定格了的,是盖赖苗族的精神皈依。
杨再清老师在苗族跺月亮之乡当导游
苗人邦:您们是怎么发现、创作、弘扬苗族文化跺月亮舞蹈的,在发掘和推广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再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盖赖苗族人,我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更深深地热爱这个属于苗族的舞蹈,可以说我是跺月亮舞蹈文化滋养长大的。
从我懂事起,我目睹了盖赖苗族跺月亮的一些发展与变化。小时候,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茶余饭后,村村寨寨都喜欢吹起芦笙跺月亮,特别是逢年过节,里三圈外三圈地跳起了跺月亮舞蹈天命法神,围的水泄不通郭柯彤,跺月亮成为盖赖苗族人民生活的必须。
杨再清老师在盖赖小学选队员
可是后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打工热潮兴起,大量的青年男女往外流,跺月亮在民间慢慢地变淡,这个现象让我产生了必须为这支舞蹈做点什么的动因,并一直支撑着我走下去。于是在2004年4月开始余函弥,我在盖赖小学开办跺月亮舞蹈兴趣班,并不断发展到现在。在选曲、动作、服饰等方面完全保留了盖赖苗族民间跺月亮芦笙舞蹈的原味性和生态性,只在舞美与台风上进行一点点的修饰快乐人儿,整个舞蹈都是盖赖苗寨传统的跺月亮芦笙舞的“跺步”特色,走了那么多舞台了,舞台上的跺月亮我也升级了四次了,但是我始终坚持保留盖赖苗族芦笙舞步特有的“跺步”、“回身步”、“哄脚步”不能变。
杨再清老师带领苗族跺月亮艺术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
从国内外看,苗族芦舞蹈的地域性特点很明显,但芦笙舞步中的“迁徙曲”、“跺步”等等只有盖赖苗寨还保留完好,其他地方都没有或者消失了。这也是跺月亮舞蹈区别于其他芦笙舞蹈的基本特征朴成雄。这也是我发掘和推广盖赖苗族跺月亮的动力源泉。
盖赖苗族跺月亮能从一个深山苗寨走进校园、走出贵州、走上央视银屏、走向国际大舞台,让世人领略了盖赖苗族跺月亮这朵难得的民族艺术之花,领略了贵州这张亮丽的苗族民间艺术的魅力,都离不开各级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以及朋友的大力支持,盖赖苗族跺月亮能以独特的身姿展现出来,都注入了大家很多的心血。同时所获得的荣誉也凝结了一批又一批跺月亮舞者背后无数的心血。
杨再清老师带领跺月亮在北京演出
从开始在盖赖小学把她引进校园、组建队伍到亲自带队伍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确实经历了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与困苦。有笑也有泪,在刚刚组建队伍的时候面临的首先是来自单位内部同事的不理解,难以得到支持,甚至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扇动学生退出等等情况;其次因为难以得到支持,就是大量高额的道具投入,芦笙、银帽、行旅箱等费用都是我一个人出资,十年来投入了十五六万,个人的所有积蓄都用光,为此老婆一气之下,离我而去。幸好有学生家长的支持,他们负责了孩子们的表演全套衣服、银饰等等(不过现在衣服、银帽和芦笙都得到解决了)。第三就是跟随我五六年来的寨子上的芦笙师傅,他们都是贫苦的群众,他们为了支持这个文化能走出去,十多年如一日,一直都陪伴我,丢下手中的农活来做我的芦笙搭档,他们的默默付出也感动了我,让我更加有勇气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是支撑我坚持到现在的原因。第四就是我们将跺月亮申报国家非遗保护太难太难了。2014年开始,我带着反复发作的胃病,一边教学工作,一边着手准备跺月亮申遗的资料,有时候改完了孩子们的作业就到半夜三更了,我又作手撰写申报非遗的文字资料,有时候都到天亮都没睡觉,有时候在东跑西跑,去问问各界摄影师有没有关于跺月亮的影像资料,有的好心就直接给,有的还不给,就这样问要影像资料、编写非遗文本稿子、众多的非遗传承人的个人稿子等等一系列的资料,连续一年多准备工作。最后还是以“视频不过关”而宣告申报非遗失败,我痛哭了一场。另外,盖赖苗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各项原始资料,都是我一个人天天熬夜整理出来的,终于在2016年宣布成“中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了。但只是有个名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开展工作,这是我最痛苦的地方。
新加坡《国际地理频道》“环行中国-文化桥梁”节目组在苗族跺月亮之乡拍摄
但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支持的966800,当然也有反对的,这样取得的成绩含金量也更才高些。
杨再清老师带领跺月亮艺术团孩子游北京奥运村
苗人邦:截止到目前为止,跺月亮取得了哪些成就,她的影响力主要呈现在哪些方面?
杨再清:自从2004年4月,盖赖苗族跺月亮走进校园以来,先后获得多彩贵州金黔奖以及省内外大大小小的奖项近30多项,特别是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这是国内舞蹈类最高项目的比赛平台。此外还代表贵州参加国内外很多大型的公益演出活动,获得了国内外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分别走进了CCTV1、CCTV5、CCTV9、CCTV少儿、新加坡国际地理频道等等国内外知名电视台,受到过中新社、国际在线、人民日报、新加坡国家新闻报(英文版)等媒体单位的多次采访报道。
杨再清老师接受贵州电视台采访
现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盖赖苗族跺月亮的主要培训阵地——打鱼民校也成为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核准打造的贵州省首批“双百工程”项目学校之一,我们还聘请了两个专职的跺月亮芦笙民间艺人在学校上课,全校师生已经常态化地开展了跺月亮芦笙操,成为三都学校特色教育创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盖赖苗族跺月亮也就成为我地区课程改革和学校基础教育良好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推力。另外浩二老婆,依着跺月亮的影响力,跺月亮之乡盖赖苗寨,也由一个不知名的山寨,成为国内外摄影爱好者、文化化验者、田园生活体验者、亲子夏令营等等慕名而来,如今的盖赖苗寨也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成为国内外旅客的乐园。我想,这应该可以开发成为盖赖人民脱贫致富的项目之一。
跺月亮在广州
苗人邦:在苗族文化传承,尤其是跺月亮舞蹈等,目前在盖赖苗寨、以及月亮山、雷公山区域,呈现什么特点,对于苗族这些优秀的非遗的未来,你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为什么?
答:经过多年来的深入月亮山、雷公山区苗寨的采风工作,以及2016年春节开始,我的《走访50个苗寨计划》实施至今,苗族诸多的传统文化给我的总体感觉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一片区是保留原生态文化最为完好的区域,从饮食习俗、传统服饰到建筑特色,特别是芦笙歌舞文化等方面都是多彩贵州大地上非物质文化最具规模和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可谓天然的民族非遗文化博物馆。各个苗寨逢年过节都开展活动,其中就少不了芦笙歌舞,芦笙歌舞文化主要呈现“大寨强小寨弱”和“通路芦笙闹寨子,没路寨冷清清”的特点。大寨因人口众多,逢年过节人们一般都是往大赛跑泰德·邦迪,相对来说,而小寨由于人口少,芦笙歌舞也就弱一些。红白喜事常常也跳这芦笙舞蹈,但是还是呈现这样的特点。
跺月亮师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栏目现场直播室
不管是苗族跺月亮之乡——盖赖,还是月亮山、雷公山区域的诸多苗寨非遗文化的未来而言,不容乐观,原因有:
一是传统文化本身致命的弱点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年呈不相适应趋势。比如依靠口口相传的大众歌舞文化与社会生产和生活不相适应;手工传统制作的服饰文化与外来服饰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文化本身不能满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适应等等,导致的非遗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人”的观念的不断更新,芦笙歌舞等非遗文化逐年被淡化趋势。
二是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强势入侵,导致了苗族非遗文化不堪一击。
三是因社会生活和产观念的变化、非遗文化与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不相适应,导致的非遗人才队伍逐年面临解体,这是给非遗文化毁灭打击的直接原因。
夺金多彩贵州:跺月亮艺术团在台上合影
四是非遗文化的科研水平与高科技的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带来的打击。
五是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这也是非遗文化在今天社会面临遗失的原因之一。
杨再清老师接受《国际地理频道》原和玉的采访
苗人邦: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动力,您觉得盖赖苗寨或者其他苗区暧昧透视眼,如何把苗族文化的精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建议?
杨再清: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动力,我觉得盖赖苗寨是有得天狗厚的优势的。
各界领导到苗族跺月亮之乡考察工作
首先,盖赖苗寨是继西江苗寨之后的贵州第二大苗寨,760余户,并且地处开阔的半山腰,两处大梯田把苗族古寨镶嵌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其次,盖赖苗寨古朴的苗族建筑——吊脚楼,尧建云依山而建,相应成趣,其规模与风格都独具一格的。
第三,盖赖苗寨是苗族蜡染、刺绣、编花带、装房、草药酿酒等传统手工艺的聚焦地,盛产黑香猪、本地山鸡、有机水稻、水韭菜、苗禾鱼(斗鱼)、脚板芍(紫芍)等特产风之岛。
杨再清老师与歌唱家阿幼朵老师合影
第四,是盖赖苗寨农民自己创办民族文化化验游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五,盖赖苗寨别具一格的众多的生活、节日等文化习俗,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比如乃尧节、尝新节、吃新节、烧鱼节等等以及其他独特的美食。第六‘也是最重要的,盖赖苗寨是苗族跺月亮的发源地,至今的跺月亮也是享誉中外的品牌文化。这些条件的共同影响下,盖赖苗寨与盖赖跺月亮一并名声在外。
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傅西路来访
随着科技带来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各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地世界人民对绿色的、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都在寻找既养身的、更养心的,生态的、宁静的田园生活,这是大势所趋。加上十九大以来中央关于“乡村振兴计划”、“民族文化复兴”、“一路一带”等等的国内国际环境机遇,关于如何把苗族文化的精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独具规模的苗寨吊脚楼申报国家地标建筑文物保护,通过国家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把现有的苗族古寨民居吊脚楼保护好,不被破坏,东西在精神家园就在,东西在才能留住人。并且保护民居建筑外观设计的原味性,但内装修一定要“跟上时代”。
二是专家研究团队驻寨,并通过聚拢各路非遗人才一道进行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升与创新等一系列的产品研发,让既让现有的非遗人才有用武之地,又让文化惠及民众,只有文化本身惠及了人,才能星火相传、才能使文化得到有效利用。并在民众利用中自然传承、在民众传承中自觉保护。
跺月亮与菲律宾艺术团合影
三是各个苗寨,结合自身实际,以核心文化载体,开发养身式的主题文化体验园。在盖赖苗寨,利用独特的“吃饭养身、跳舞养心”的实际,可以开展以苗族跺月亮文化为核心,开发独具一格的跺月亮主题文化体验园。在这个园里,依时令而变,不同的季节会有不一样的“跺月亮的声音、跺月亮的节奏、跺月亮的颜色、跺月亮的味道”。
四是不管怎样的设计,都离不开百姓参与,只有让民众“快乐在其中、收益在其中”才是长久的,才是可持续的。在盖赖苗寨,有一批会吹会跳的跺月亮舞者、有一批能染能绣的民间绣娘高手、也有一批能编会刻的民间工艺大师等等,只要把他们调动起来,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后生。真正把旅游与扶贫挂钩,让人民得到实惠。

2015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栗战书与跺月亮。
苗人邦:苗族文化和苗族地区的开放再所难免,在苗族人走出大山进入城市生活中,或者其他文化进入苗区中,您觉得这两方面分别要注意什么?警惕什么?从哪些方面努力?
杨再清:随着“城镇化”“网络化”“高新化”的“三化”发展进程中,苗族及苗族文化必须改变,必须主动适应这个时代,只有改变才能被世人所接收,方能扩大自身市场。比如蜡染文化,现在很多地方做的还很好,有做成长袍的、有做成皮包的、有做成窗帘的、有做成内墙装修的,有做成沙发外套的、有做成围巾的如此等等。总之,有改变才会有事市场,有市场才会有生命力。然而,蜡染刚好是盖赖苗寨的强项,盖赖苗寨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会蜡染的,她们都是蜡染民间高手,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要开发或者其他形式来助推。比如可以开设蜡染培训班、刺绣培训班等等。

另外,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了,我们要努力适应科技社会的同时,一定要努力记住我们的根。比如服饰、一些手工艺术品在改变的前提下保持本民族的原生性,不能为改而改,变成了不门不类的伪文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具有本民族的原生性,也才使它的生命力长久。但是一些优秀的生活习俗、礼仪习俗、歌舞习俗、语言习俗、节日习俗、家教习俗等等一定要保持下去,因为这是区别于他族的重要因素,不能为“洋”而“洋”,不能过度“洋”而忘记了自身的“根”。记住了这些生活上的习俗了,“根”也就在了。

第三,现在全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也是进入了一个虚拟而浮躁的时代。我呼吁:苗族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学会担当,苗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定要勇敢地站起来为苗族及苗族文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各个地区、各个领域要争取民族及民族文化的话语权以及历史解释权,最好有自己的名著,做好资料的收集等,为下一代做好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必定老艺人早晚会把一些东西带走!
01
杨再清简介
杨再清,苗族,大学本科文凭,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县级德师,道德讲堂宣讲员,三都县文化艺术自愿者,黔南骄傲年度人物,《跺月亮》编导,苗族文化传承人。
1973年7月出生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打鱼乡盖赖村二组贫民家庭。1997.9至2011.9.20在盖赖小学任教。其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等,从而把盖赖苗族跺月亮文化引进校园并走出贵州,走上央视,走向国际,成为贵州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先后荣获“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佳编导”“黔南州优秀科技人才奖”。“全国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发表多篇论文。
个人名言:传递社会正能量,坚持民族文化之美与山区发展相结合。


文字来源
作者供
此赞赏归作者所有
- END -
苗人邦
微信ID:MRB1108
1.苗人邦,帮苗人风笛舞曲,天下苗人第一互动平台!
2. 投稿邮箱:453438895@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大闹西游电脑版 下一篇:天下第一媒婆31集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