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红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霍晓红蒋勋:美是一种生活方式-重庆品跃心理服务

霍晓红
蔡元培先生一直提出:“美育救国。”美为什会跟救国放在一起,也许我们会觉得救国是一个很实际的行动,可是当我们提出美育救国的时候,我想是一个民族深沉的文化,能够在整个精神领域上的一种充满、充实的一个感觉。
我们在生活里用到“美”这个字的机会,可能会非常非常的多。如果我们想要在哲学的系统里面谈美学,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谈美跟生活的关系,其实我比较希望每一个朋友从自己的生活里去再回想一次,我什么时候用到“美”这个字。写信的时候用到,打手机的时候用到,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用到这个字。
大概有几种状况,比如说去旅行的时候,走过一片风景,我们在那个风景里忽然得到一个巨大的震动,可能是落日、黄昏,一轮落日在下山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大平原看到晚霞的灿烂。我们忽然感动了,然后跟朋友说,真美。然后自己有点呆在那里,可是不晓得怎么去界定说,这个美到底是什么感觉。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认为这叫自然美,可是自然本身并没有美丑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那个黄昏里看到一种生命的灿烂,好像我们在那个黄昏里看到我们自己的生命即使到要入夜了,马上就是晚上了,太阳要下山了,可它在最后时刻还有一种要把生命活出最极限的那个灿烂的美感。因此我们在那里得到的美的感动,使这个风景里面跟我们自己生命的一个叠合,它在交错。
那么如同我们走过一片大漠的时候,我们会忽然想到,譬如说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会变成你生命会有一种壮阔,有一种大气。那么这个大气,一方面是自然,是风景,可是同时我回到了城市,我在一个狭窄的人跟人冲突性很高的环境里面,老是斤斤计较的环境里,我忽然想到这个诗句会觉得我干吗要计较这些。那么这个时候,自然的美会转成我跟人相处的关系,我们说这个人的气度大,有胸怀,可能是从自然这个风景里面感受到了这个部分,所以他可以转成跟人的关系。
所以因此我想我们谈美与生活的时候,比较希望回到最简单的四件事情:食、衣、住、行。跟我们生活发生最大的关系,它每一天都是美的功课。
食物之美一日三餐
食物本身的美怎么去看待,我们一天至少有三餐,每一道菜端出来,或者每一碗饭端出来,或是一碗面,它本身,我们常常讲色香味俱全。
色,视觉;香,嗅觉;味,味觉。
已经动用掉三种感觉系统了。那么因此这个所谓的色香味俱全是说,我在吃饱饭这件事情上是有目的的。我饿了,我要吃饱,可在过程当中,我已经在做美的功课,我要锻炼我自己在视觉上对事物的判断,我也要锻炼自己在嗅觉上的判断,以及放到口腔以后,咀嚼它的那个味觉上的一种快乐。
我们假设如果我们今天在我们三餐的食物当中,都非常的草率,非常的粗糙,我知道在城市忙碌的人,大概把三餐当成最可以随便打发的事情,可是它是跟我们的身体有关的,它也跟我们美的功课有关,甜酸咸辣苦,我们讲的五味,它是我们在口腔里面非常复杂的反应,我们在甜的里面所感觉得到的东西,在舌腔里有不同的部位的,那么这个非常复杂的舌头上的味蕾,它会传达出很多的讯号,因此我们在味觉里面学到了好多的东西。
因此我们会发现,汉文明非常有趣,很早就提出一个词叫“品味”,这个三个口的品,跟味觉的味,都跟吃东西有关,可是“品”这个字,好像特别复杂的一个对味觉上的提高,所以最后我们发现说,它用来指称的东西不完全是吃东西。
我想大家一定听过说,这个人穿衣服好有品味,那英文有完全一样的的字taste,这个人taste不错,他穿衣服有他自己的味道,或者说到了一个人家里,他家里的家具很有品味。在中文品味这个词,用的最多的是六朝,王羲之,这些王谢子弟,他们的家族是特别讲究品味的,可是这个品味在英文里面的taste,都是跟味觉有关,可是它并不是说要吃饱饭这件事情,而是把吃东西的目的性提高成为一个感觉的辨别。
在东方的品茶里,他是在讲品味的,因为它有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好像在品味自己生命里面一个非常美好的一个记忆。可是这个是我们刚刚所提到的在日常生活里,可能随时要做的所谓美的功课,就可以从喝茶,从食物当中,慢慢的为自己准备好非常好的这个敏锐的感觉。
“腻”这个字,就是不知道节制,已经不知道节制。所以他必须作出一个自己的选择,我今天可以粗茶淡饭,我不要那个山珍海味,我能够把油腻的东西转换成清淡的东西。因此我们讲taste,讲品味的时候是说,他很充分地知道我怎么选择,我要什么。美其实是回来做自己。
穿衣之美、品味与品牌的差异
品牌并不等于品味。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在品味的基础上,你如果说去盲目的迷信那个品牌,最后就是说,不一定有品味。所以说品味是回来做自己,选择自己所要的这个东西,那么在服装上,我们可以说这个人他完全可以素朴的完成它自己,生活要有自己的快感。这个是从生活里培养自己对美的一个感动。
居住之美、美不在时尚而在适合
现在来谈“住”。房子并不等于家,我忽然想到汉字“家”的意义,一个屋顶下养猪的才叫家。
我想美的基础其实有一种关系,有一种对生命的爱,一种对生命的关心,它才构成美的条件跟基础,否则的话,这个美会变得非常虚假。回到生活里食衣住行这个基础上,我们在生活里作检讨的时候怎么去找回我们觉得是基础的东西。传统可能就是落后,赶快把它丢掉、不想要的东西,可它里面其实有很珍贵的东西。
出行之美、对于行走的眷恋
谈到行的部分,很多人觉得行怎么谈美学?行不过就是要到一个地方去,离不开交通,离不开运输。可是我会觉得今天一个城市,它的繁华,它的经济起飞,常常用人有没有车子做标志,这个城市有一千万人口,有四百万车子,到最后车子都动不了,然后那个速度其实变得缓慢,快不了,全部都塞在那个地方。我想在这个阻塞的状况里,你忽然觉得人怎么去做选择。
行的文化,从最早人怎么用腿走路,用脚走路,到骑马,骑驴子,坐船,在那个速度感里都有很多对于行走的眷恋。我们读到王维在唐朝的时候跟朋友送别,《阳关三叠》,大家最熟悉的诗句,旁边种了很多的柳树,朋友要走了,要出远门了,送行,喝一点酒,摘柳树的枝送给朋友,我们现在在飞机场大概就没有这些仪式了,称它为仪式是说,因为告别再见面很难,所以有很大的眷恋。
不断的用诗句去表达他对于行这件事情的过程,有一种缓慢,一种缓和的过程。我常跟朋友提到说,在看宋代的山水画里,其实后来最感动的是中国园林里最伟大的一个建筑,就是忽然出现一个亭子。我到拙政园里面走,就会看到一个小亭子,就想到亭子不过就是让你停下来,停一下吧。你走累了,停一下,这边风景这么好,为什么不停一下。
如果人生一生都在赶路,急急忙忙地走,就像刚才提到的忙这个字是心灵死亡了,那他到底能够看到什么,能够感觉到什么。在宋画里,我们看到亭子的位置,大概都在风景最美的地方,我们叫观景亭,它是可以眺望到最美的风景,或者在湖心有一个亭子,都是告诉你,你的人生不一定是拼命赶路的,能够停下来,你才能够感觉到周遭的东西,所以停跟忙刚好变成了一个互动。
培养一种自我的意识的觉醒
我常常会反省或检讨我自己,我是不是太忙了,我必要这么忙吗,还是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我自己,这个时间我可以去感觉我生活周遭的东西。
美是一种选择。我面前有这么多的菜,我选择我吃什么;我有车子,可是我有时候不要那么快,美的选择有时候非常困难,因为别人会觉得你坐地铁来,你是不是没有车子,所以美绝对不能跟人比较,跟别人比较很辛苦。
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应该用什么样方式去活着,我觉得它是一个大智慧。所以有时候我很想在食衣住行这个部分,我们回到传统。比如说在华人世界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流派——儒家,孔子,孟子,他们最喜欢讲的一个字是“仁”。仁是仁爱的仁,是仁慈的仁。有人请教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生生”叫仁,生命必须生长,这是一种感觉。
可是美学从18世纪德国从哲学系统里面发展出来,这个字Ast ,在拉丁文的原意是感觉学,是说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有非常细腻的感受性,而这个感受性不能完全被大脑思维的东西所掩盖,我们的思维,理性有理性的判断,感觉有感觉的判断,所以因此在感觉里面让它丰富了,让它可以感到很多丰厚的东西,所以必须承担生活里面许许多多的记忆。
苦是我们都不希望的,可是人生里面有一部分是要学会苦的,所以欧洲最好的咖啡跟中国最好的茶都强调苦后回甘,你必须在那个苦味之后再回来体会的一个甘甜,它才是真的甘甜。
因此在日常生活里,不断去慢慢发现的东西,稍微提醒了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变成某一种功课,并不见得一定要到学校里去上美学的课,而是在生活里不断地去感觉这个部分,所以我讲没在生活里面所体现的是怎么回来在最自然的状况能够有一种感性的舒解,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生命是一个竞争力最强的生命。
生活里面有很多美的功课可以去做,我称它为美的库存,在我们生活里面,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里很少提到这个美的储蓄、美的库存,就是各种感觉,有没有去听过所有鸟的叫声,或去感觉那个树叶里面阳光的变化,对色彩的变化,感觉到那个皮肤上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那个风吹在身上的那个触觉上的美好。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储存,没有库存,提不出东西来的。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在一个现代太过匆忙的社会里,因为忙里,他忘掉储存这个部分。但他还要一直提领,他碰到什么悲哀或者快乐的事情,他没有东西可以比喻,也没有办法比赋,要跟朋友送别,心里也难过,可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们通常说诗言志,的的确确,文化里面准备了很多这样的诗句,美好的感觉,它可以传达。譬如说,在一个灾难当中,我怎样去传达,甚至有时候传达可能会误解了或扭曲了,而怎么去让那个生命的爱能够传达传去,我想是跟感觉的整个课程有关。就是如果库存够了,然后有一天用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就表达出来。
在整个的中国文化系统里,对整个中国知识分子文人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哲学其实是佛学、佛教,我们知道苏东坡身上有非常多的佛学的东西。
佛学常常是很简单的两个字,比如说他常常提到的“慈悲”,一个很有趣的解释,慈就是同喜之喜,悲,就是同苦之苦,生命里面,别人感到痛苦,你也感到一样的痛苦。这样的解释,其实是把慈悲做了很好的定义。
因此我想生命里面永远有喜有悲有苦,那怎么样去调整自己,因为它都是生命的现象。佛教里面讲的是一个菩萨,其实是说他用他自己承担的苦,让大家知道在这样一个生命里面,怎么去担待一些事件。如果有一天我面临更大的哭跟灾难,我怎么去承担。而且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众人的苦难。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可是我觉得这件不幸的事情从人类的历史放大来看,所有的这些事件都有可能是最大的领悟。
未来的社会绝对不只是理性的考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丰富的感觉,我们可以期待在自己的生活里,去完成更多的美的功课以及美的感受。

若您对EAP行业感兴趣,推荐关注“重庆品跃心理服务”(点击正文右上方),每天将为大家倾情推送行业内最新动态、心理健康管理及日常生活心理应用大全,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快乐前行!
实时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快速关注:

上一篇:霍晓红萌萌的股市日记0720-萌萌说钱 下一篇:霍晓红萌萌哒正能量-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