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红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视频】| 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砥砺奋进的五年-娄山关


方竹产业厚积薄发 惠及笋农20万人
桐梓县作为“中国方竹笋”之乡,五年来,在拥有丰富资源的背景下,以大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方竹作为高海拔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通过人工造竹、原有竹林改造,形成了“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特色竹基地格局施儿佳,惠及笋农20万人。(详情见:高清视频 方竹产业厚积薄发 惠及笋农20万人)
桐梓县方竹资源得天独厚,资源总量43万亩,其中原生方竹林20万亩,人工营造方竹林23万亩,占全国方竹资源的60%以上。

竹林遍及以狮溪、黄莲、马鬃、九坝等乡镇为核心区的19个乡(镇、街道)66个行政村,无论从资源总量还是竹笋产量,均位居产区榜首。

近年来,桐梓县高度重视方竹产业发展。特别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方竹产业研究所,破解技术瓶颈问题,将方竹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投入实施低残林改造和300元/亩进行补助,使方竹产量、质量有了飞跃提升。
通过改造方竹低质低效林,使方竹林恢复了勃勃生机王章来。如今方竹平均亩产量由改造前的40公斤提高到230公斤,最高可达400-500公斤郑蕴侠,鲜笋价格由每斤0.5元提高到2元-4元。预计2017年产笋量3万吨,实现竹产业产值达4亿元,竹农人均收入2000元。
桐梓县先后获得“中国方竹笋之乡”、全国金佛山方竹标准示范区、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为实现方竹产业利益最大化,桐梓县借力县内外各级媒体,大力宣传方竹,打造方竹品牌。先后组织方竹企业参加在北京、浙江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提升市场知晓度。在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加工新鲜方竹笋,让原本不耐储存的方竹笋,变成山椒脆笋,将保质期延长到了9个月。仅康利一家公司,一年方竹笋的销售量就达到1000吨左右,年产值达到四千多万元,把方竹笋食品送往了全国各地。

线下销售火热,线上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将其作为桐梓农产品主打品牌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方竹远销北京、浙江、成都、重庆等地,市场占有额逐年提升。2017年10月,还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突破方竹储藏技术瓶颈,让新鲜竹笋进入上海市场,端上了上海人的餐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方竹产业就是留住青山,收获金山的方式。方竹既是人们嘴里的美食,也是人们眼里的美景。五年来,桐梓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方竹林资源,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气候宜人、生态宜居等优势,全力打造以休闲、娱乐、度假、消夏、餐饮、观光、科普等为一体的休闲消夏胜地,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掷地有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桐梓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这场惠及74.5万人的攻坚战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立下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军令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详情见:高清视频砥砺奋进的五年 | 脱贫攻坚掷地有声)


自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先后开展了春、秋两季攻势,成立了脱贫攻坚总指挥部,25名县级领导一线挂帅、靠前作战,25个驻镇督查组全力下沉、全面督导,7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与困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藕与莼菜,真帮真促、实干实战。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四场硬仗”,精准发力拔除“穷根”。
这五年,桐梓县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美学三书。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解决17216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讯基站61个;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完成投资1682.5万元,架设线路124公里,安装台变96台。
这五年,桐梓县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基本目标,突出“一长两短”产业扶贫措施,发展蔬菜、经果林、方竹低残林改造、养殖等产业。通过贫困户自种自养,大户和合作社带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做到产业项目到村到户到人。与此同时,广泛深入动员全县贫困户申请特惠贷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已落实贫困户贷款5952户,贷款总金额达2.5亿元。



这五年,桐梓县精准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 3429户13640人贫困户搬迁住上了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保障和后续就业发展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这五年,桐梓县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通过“圆梦行动”“绍颜计划”“泛海计划”等助学项目,仅2017年,资助贫困大学生新生167人,资金 162万元;办理助学贷款5600余人,贷款金额3600余万元。

数据显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04户60120人,已脱贫9685户38990人,贫困村出列84个。
五年来,桐梓县上下把扶贫对象装在心里,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先后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全面小康“杉坪样本”、易地扶贫“花园典型”、结构调整“官仓经验”、整乡脱贫“黄莲新路”的脱贫攻坚先进做法暗黑圣魔导,脱贫攻坚蹄疾步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没有休止符。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早日实现减贫摘冒目标任务洪荒欢乐游,让群众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桐梓县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份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志在必得的雄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五年来,桐梓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向更丰富、更快捷、更人性化迈进,大大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精彩,桐梓县文化事业呈现大发展大繁荣态势。(详情见:高清视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撑。2016年6月10日,总投资2.1亿元海鸥乔纳森,占地面积69788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行,标志着桐梓县推进体育惠民进入一个新阶段。县文化馆、图书馆新装投用,成为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指导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城乡均衡发展,全覆盖文化惠民体系日渐形成。为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桐梓县相继投资700余万元,建设镇、村(社区)级农体工程105个鬼虐。投入852万余元大力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成光纤线路940公里,无线电视用户已达2万多户。
桐梓县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创品牌”。五年来,多次组织千人广场舞大赛、合唱节;累计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100场,“消夏文艺晚会”100场,举办“贵州最美北大门”摄影展8次;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文艺活动演出480多场。围绕节假日精心策划,举办了各类节庆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积极引入新兴赛事打造体育品牌,成功举办桐梓乡村越野跑、国际山地自行车赛、中美篮球争霸赛、全省跆拳道和击剑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精彩。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全面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投资近300万元对周公祠、周公馆和民国海军学校等遗址进行了维修,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继推出狮溪高腔大山歌、马鬃红苗刺绣、夜郎水寨、小西湖等一批文化传承项目。2016年贵州小西湖·天门奇观区域景观、“高腔大山歌”文化产业园、桐梓县古夜郎文化产业园通过了遵义市“十三五”时期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评估。




五年来,桐梓县文艺工作者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文艺工作喜获丰收吴飞舟。文艺工作者通过感受原生态的田园生活,创作了大量本土的文艺作品;通过音乐采风活动,创作了一批本土音乐,把桐梓县原生态的田间艺术和人文风情展示到了大家眼前。2015年,桐梓县成功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县”金字招牌。


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文化的滋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判断力,激发了全县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不忘初心 从严治党持续发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桐梓县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持续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详情见:高清视频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不忘初心 从严治党持续发力)

近年来,桐梓县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党内活动,认真执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法宝,推进党内生活规范化、常态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年来,桐梓县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办)、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办公阵地,改善服务群众的条件,实现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51个;在换届中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增强基层发展内生动力。
五年来,精准调配驻村工作组、选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面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进农家”“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等工作,县乡两级共选派干部2000多人次开展驻村工作;2016年县乡共计选派607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组长选派全覆盖,有效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目前,全县已有5183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7604户贫困户。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空壳村由“空心”变“实心”。目前,全县212个村顺利“脱壳”,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435.73万元(不含固定资产)。

桐梓县立足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绩、注重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贵州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界定选任资格和条件,从严执行“凡提四必”,选拔干部。坚持从严监督管理,结合全县实际严格执行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诫勉制度,研究制定了《桐梓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以来蒋维平,提醒、函询、诫勉党员干部23人、召回管理干部41名,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建立开12380举报渠道,完善电话、信访、短信和网络“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培训基层农村党员,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五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龘靐齉爩。
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10件,党政纪处分713人,移送司法机关51人,收缴违纪资金 1707.82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住居环境
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桐梓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崭新的柏油马路通往乡村、一栋栋漂亮的民居闪耀乡村、一颗颗翠绿的柚子挂满了枝头。这些都得益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通水、通电、通讯、通路,住居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枭中之龙。(详情见:高清视频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住居环境)

五年来,桐梓县围绕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有机统一,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共各类示范点200多个。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条件,并借助新型城镇化试点、“100个示范镇”等政策优势,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构建宜居、宜游、宜业、富有特色的新农村环境,推动外向型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桐梓县以大项目带动村镇建设绿茵伯乐,全县各乡镇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发展“农旅一体化”,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打造,凸显特色活镇,通过产业带动,实施了水、电、路、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同时,桐梓县各乡镇充分利用较好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九坝镇引进九坝印象、生态旅游小镇、枕泉翠谷等养老项目,为城镇注入新活力,吸纳大量外来人口;新站镇利用其深厚的太白文化,积极规划打造“文旅+农旅+度假”一体太白特色旅游古镇;马鬃苗族乡利用其苗族文化,引入企业公司,全面建设茶旅一体基地;茅石镇中关村对闲置的烤烟房进行再利用,重新植入建筑元素,改造为高级民宿,并对镇村风貌进行了改造,在老镇区建设停车场、健身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对花秋、狮溪等集镇重点地段进行统一美化建筑立面和街巷景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户住居环境的同时,桐梓县打造乡村旅游景点30个大谷打工,建乡村旅馆1542家,床位数达6.85万张,直接从业人员2.2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哇糖吧。2017年死不瞑目电视剧,接待避暑度假游客589.3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5亿元,乡村旅游呈井喷态势。通过这几年的变化,老百姓不论是生活生产条件、基础设施设备,还是经济收入上都得到了实惠。


如今的桐梓,乡村环境优美,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吴锡豪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建设让贫困人口获得了实惠,让他们改变了肩挑背扛时代,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陈泽珊 高瑞 夏锐瑶 蒋洪飞)

猜您喜欢推荐阅读▼
以人民为中心 撸袖加油大走访 让十九大精神在桐梓大地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觉群爱心图书室”在夜郎镇黄山民族小学落成
时政 | 桐梓县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
秋季攻势 | 新站:一年好景“腰包鼓” 便是橙黄橘绿时
桐梓县杉坪获批4A级旅游景区

监制:金晶
编辑:文艺 杜瑶 制作:廖亮亮
上一篇:大足神农美团网 下一篇:甘油三酯高吃什么药【视频】- 我眼里的面点大师冯怀申先生 传承-非厨房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