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红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视频】|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征求意见稿 政策-智慧城市决策参考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征求意见
为统筹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淄政办字〔2017〕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我们起草了《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时间截至2017年8月27日24:00。
通信地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8号,邮编:255000
电子邮箱:zbxxzy@126.com
联系电话:(0533)3180353,(0533)3183627
传 真:(0533)3183627
淄博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
2017年8月21日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淄政办字〔2017〕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工作思路,特制订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个尊重、五大统筹”理念的提出,城市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同时,过去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隐患,这都推动了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惠民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突破点,我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有利于全力打造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智慧技术的应用,既能促进传统产业增长,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重组融合,又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促进产业实体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智慧化管理和监管,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得以监测和管理,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4.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改善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将得到强有力的监控和改善,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将建成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齐长城生态旅游带、鲁商示范园、陶琉古镇等29个重点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智慧化旅游景区,随着城乡公共文化体系的基本建成,文化宣传和服务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文化品牌和旅游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层面辐射与渗透,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续获批“智慧山东”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城市和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作为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制定了省内首部地市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无线基站、传输管道、传输设备等实现统一布局建设,形成了科学合理、发展有序的基础设施布局体系。大力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实现村村通光缆,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03.97万芯公里,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1200G,宽带用户数119.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110万户,全市城市家庭20M及以上、农村家庭1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TD-LTE网络建设和规模商用不断加快,主城区、各区县城区以及所有高铁路段已实现移动4G信号全覆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2.智慧民生应用日益广泛。文化教育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库,智慧医疗网络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卡实现待遇发放、个人缴费、医保就医、医保门诊统筹补偿金发放等功能。支付业务方面,建成山东城联一卡通项目,实现公交、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领域一卡消费、缴费,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信息消费惠民产品。交通方面,建设了运营车辆的在线监控管理和智慧公交系统,扎实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智慧政务服务创新经验全面推广。紧紧围绕“三最”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与省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向区、镇、村延伸,逐步实现省、市、区县、镇(街道)、村(居)五级互联。首创市、区县远程视频联动审批,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缩短,政务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我市“创新开展联动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大幅提升,市级网上办理事项A级(零次跑腿)和B级(一次跑腿)事项比率提高至87%,区县AB级服务事项比率均提升到70%以上。在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网2017年一季度运行情况通报中,我市区县网上申办率、市级网上申办率、可全程网办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4.智慧政务管理逐步规范。制定出台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厅发〔2016〕19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电子政务规划与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淄政办字〔2017〕57号)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淄政办字〔2017〕29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两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支撑体系”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思路,实现了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2016年在建和2017年立项新建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核把关,大幅节约了市财政资金。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的电子政务专网,市级政务云平台已有24个部门的业务系统部署运行,智慧交通、食药监管、环境保护、国土“一张图”等电子政务项目投入使用,公安、人社等部门和部分镇、街道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5.智慧产业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57%,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灯影幢幢。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软件等四个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智能电网、集成电路、软件等三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高新区省级物联网基地的“四园三链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北京辉子爷。在MEMS、IC卡封装及载带、IGBT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和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话语权。卓创资讯、兆物网络、天利和软件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电子商务形成竞争优势。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28%。23家企业平台入选省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名单,22家企业入选省认定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
目前,我市城市信息化依然存在一些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缺乏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信息化发展与本地产业融合度不高;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三是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率不高,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四是政务服务距离“零跑腿”和“一次跑腿”的理想目标依然存在差距;五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战略部署为核心,以“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工作思路为指引,以区域、城乡、产城融合发展为方向,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体系为路径,全力建设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特点鲜明、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智慧化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信息化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区域、行业信息化发展,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集约建设,创新信息化应用体系和政府服务方式,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机制。
3.深化应用、务求实效。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深化应用上,促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将应用效果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
4.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政策和资金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1年,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可扩充、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框架,实现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在民生服务、政府治理和产业经济的智慧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夯实创新网络基础、整合应用信息资源、构建发展应用体系、培育孵化智慧产业、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舒适便利、政府治理科学精准、数据融合开放共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传承创新、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将我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名市。
1.建成领先实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网络架构,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效率和质量。到2021年,我市建设成为“全光网城市”,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90%,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100%,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在城区、乡镇全面连续覆盖和农村的热点覆盖,城市重点及热点地区WiFi全覆盖。着力打造智慧路灯,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方便居民出行。构建全市统一共享的视频监控平台和体系,实现视频监控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和公共性服务,提高运维能力,为相关智慧化应用提供支撑。形成全市统一的云计算中心和城市大数据中心,有效满足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对云化资源应用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2.民生服务更加安全便捷。社会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各领域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逐步实现办事出行“ 一卡通”,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百姓生活。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全市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绝恋十六年,基于社会保障卡的医疗就诊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95%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95%的医院。实现入学审核等教育管理服务网上一次办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远程互动和多媒体教学。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服务体系戴纳魔,引导交通出行,规避拥堵路段,提示交通信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可及的交通服务。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现代、生态、安全的社区环境和服务。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全社会智慧化应用广泛深入,智慧化生活丰富多彩,公众信息化素质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3.政府治理更加科学高效。到2021年,各政府部门完成信息资源梳理、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统一开放平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80%以上市级政府部门基于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50%以上市级政府部门依托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数据开放。实现市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的比例达到98%以上,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政府监管方面,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溯源、网格化管理和供水、排水、燃气在线监测体系,全面、动态、准确地对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园林、污水等进行监测管理,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安全保障。
4.产业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化工产业,以远成物流、传化金泰公路港等物流产业,以化纤、棉纺织、家用纺织品、服装等纺织产业,以美术陶瓷、卫生陶瓷、高技术陶瓷等陶瓷产业为核心,打造全国最大的化工、物流、纺织、陶瓷生产基地。力争到202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建成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1-2个交易额过百亿的第三方平台,实现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化工、纺织和陶瓷等产业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通过智慧工厂、智慧农业建设,全面推动产业智慧化发展。
5.智慧产业化实现创新突破。培育扶持以MEMS、IC卡封装及载带、IGBT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以卓创资讯、兆物网络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打造30条以上创新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7%和30%。加强智慧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开发、消费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智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满足智慧产业布局向高水平需求迈进,与智慧产业相关的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得以充分发展,智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四、总体架构
根据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基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采用“4+3+3”结构,即四大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管理运营体系)、三大基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三大智慧应用体系(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智慧政府治理体系、智慧产业经济体系)。
按照保障先行、可实施优先的原则,将总体架构与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在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基础上,规划实施“10996”专项工程。即:10项基础工程,包括云计算中心、城市光网、无线网络、物联网、智慧街区设施、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城市运行管理中心;9项智慧民生服务工程,包括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人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一卡通、智慧乡村以及智慧气象;9项智慧政府治理工程,包括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网格、智慧城管、智慧管线、智慧监管、多规合一、平安淄博、智慧环保以及智慧公用事业;6项智慧产业工程,包括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电商、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工厂。
五、主要任务
(一)建设领先实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从云计算中心应用特点和应用环境出发,云计算中心建设将搭建满足有关部门今后五年以上信息化项目需求,兼顾后续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监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工厂、智慧农业等主要智慧应用需求,且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的云平台基础架构,建设我市城市云计算中心。
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云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公众、运营人员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云资源服务。包括面向政务部门的政务云服务、面向各行业领域的工业云、农业云、旅游云、教育云、建设云、环保云、医疗健康云等多种城市云服务,加快我市云产业的打造和培育。
2.完善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光网。实施光纤宽带骨干网络建设,加快宽带网络提速改造,扩大城市出口带宽,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实现光纤到户,老旧小区分批进行光纤到户改造,显著提高用户宽带接入能力,提升骨干网传输、交换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电子政务网改造,拓宽覆盖面,提高带宽,建立市、县两级的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互联网出口。
3.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无线网络。以面向公众用户为主,兼顾政企单位一般性业务的通信需要,以3G/4G技术为基础、WiFi技术为补充。加强WiFi热点区域覆盖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容量,确保用户实现随时随地、可移动的、高速率的文本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换。实现WiFi在交通枢纽、城区主干道、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商务楼宇、餐饮娱乐场所、商场、院校、住宅小区、厂矿企业、医院以及行政办公场所100%的无线覆盖。
4.逐步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构建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的城市物联网,支持物联城域网双网(NB—IoT、eLTE)和局域网应用的建设,以满足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公用事业、平安淄博、智慧物流、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城市功能的需求,覆盖公共室外区域、公共室内区域和私有领域,监测公共区域的环境,交通要点智慧道路基础设施,感知人、车的活动,促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经济快速有序发展。
5.建设推广惠民便民的智慧街区设施。重点构建插件化、模块化的智慧节能路灯基础设施,以路灯灯杆为载体,提供节能服务,包括智慧公共照明、智慧路边停车、电动汽车充电桩、信息发布屏、无线WiFi热点等功能模块。打造基于路灯的街区光纤网络,同步施设随灯光纤,实现各种模块化的汇聚网络的有效覆盖。
(二)建设支撑广泛的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6.有序推进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构建以共享、协同、融合、开放为核心的城市大数据基础平台,对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及运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应用和开发服务。
建立市级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区县现有平台的对接,并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信息库,包含基础库、主题库和行业库。以数据服务为主,通过交换共享平台,汇聚价值数据,为各单位提供需要的数据共享服务,包括基础库等数据。以汇聚的价值数据为基础,为各单位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分析服务,直接提供分析结果,同时屏蔽原始数据,保证数据安全。
建设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参照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市级“一网(“信用淄博”官方网站)三库(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一平台(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作为全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存储、查询、发布的枢纽。
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完善各类主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监管工作流程中,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信用监管作用。
7.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物联网平台。建设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物联网接入和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物联网设备统一感知、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应用服务,以解决物联网应用平台界面的众多、繁杂、标准不统一、架构各异,难以管理和维护的问题。支持NB-IoT、eLTE、以太网、WiFi或蓝牙等多种网络接入,实现生态监测、智能路灯管理、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管理、智慧家庭等物联网相关应用的统一监控及管理。结合大数据平台,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通过物联网平台建设,统一标准,提高物联网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促进物联网应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8.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共享平台,解决视频监控各自建设,标准各异、共享困难的问题,为各个单位提供服务。整合社会公共视频资源,将整合后的视频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并对外提供监控视频共享服务。需要视频的单位通过服务申请方式,在视频资源服务平台上提交视频使用申请,按照政府规定的视频安全应用规则,根据需要和权限,开通相应内容的视频服务。根据各业务单位需要,可提供针对各类业务的视频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以支撑各业务单位的各类智慧化应用。未来也可根据需要,提供对公众个人的视频服务。
9.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各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集中国土、规划、公安、民政、地震等部门的地理信息图层,构建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综合地理信息管理和服务,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全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服务和管理,为各类城市精细管理服务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整合城市网格基础信息,整合基于网格的业务信息,提供基于一张图的附属业务信息,如人口信息、城市部件信息、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等。提供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分析服务,如遥感数据分析服务等,为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建设发展监控提供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的业务服务。
10.重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上,基于组件化、平台化和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按照“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原则,以统一整合可视化融合应急指挥、统一整合城市运行状态监控、统一整合城市决策支持、统一整合城市呼叫中心服务、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等维度,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可视化、快速决策、统一服务、集中体验为建设重点。
实现全市应急事件的统一管理、调度和处置。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可视化应急指挥,可以和公安及其他委办局指挥系统协同。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智慧服务平台泰国女星kwan,主要用于各类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管理服务,气象、地震、人防、水利等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以及灾情报告、科普宣教等,以提升城乡防灾能力,保证城乡安全。实现全市城市运行状态的统一监测,形成全市综合运行视图,提升城市运行监控水平。如企业信息、城市事件分布等。实现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促进科学决策。如热点区域超市等商业布局,公共交通布局,学校、医院等惠民设施布局等。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建成全市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建设我市新型智慧城市介绍、新型智慧城市成果展示、新型智慧城市科技应用体验、新型智慧城市科技普及教育四位一体的智慧淄博体验馆。
(三)完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构筑“以人为本”的高效城乡综合服务能力
11.加强完善智慧政务服务建设。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转型升级。主要内容包括政务大数据、一体化业务办理、网上办事大厅、政府服务门户和移动办公。
在现有及正在升级的电子政务审批平台基础上,建立政务大数据,聚集各类政务数据,为我市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服务提供基础。建设以身份证为唯一认证的全事项、全网通办的网上办事大厅,为公众提供网上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事务办理平台,同时对接电子政务审批平台。建立电子证照库,建设电子签名和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审批事项网上一次办结事率达到100%,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一号(身份证号)全网通办。建设城市服务APP和公众号,为市民提供统一城市服务和应用平台。
12.着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立、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区域教育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深化网络教研、网络备课、智慧课堂、网络作业等信息技术功能应用,探索推进“互联网+”教、学、测、评、管家校共育新机制,实施新一轮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等数据建立上下贯通的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提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决策等数据服务,提供学习培训、家校沟通、招生录取等社会化服务。
13.大力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和完善智慧医疗工程建设,构建市级医疗大数据中心,继续完善全市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核心,继续整合统筹建设卫生计生各项业务领域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网络预约挂号覆盖的医院范围,建设移动诊疗服务,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服务应用的融合。实现医疗的大数据应用如个人健康信息追踪、医疗信息分析、诊疗辅助决策等。
继续完善各项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覆盖市、区县、乡镇的全市分级诊疗系统。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心电、影像、病理诊断。建设区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区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全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全市卫生计生CA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服务应用等,并加快与计生信息系统的对接,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服务平台。
14.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建设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建设交通信息大数据,电子站牌、交通诱导系统等。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可及的交通服务。
建立交通信息大数据,通过收集到的出行大数据,可以实现区域热力图、OD数据分析、城市运力分析、城市交通出行预测、城市出行报告以及信号灯动态配时等,同时还能在公共出行服务,比如实时路况、实时公交、ETA、城市运力补充等方面发挥价值蛮尊。建设电子站牌,提供站台公交到站信息、多媒体语音、站台监控、站台WiFi等一系列的服务。完善本地长途客运的网络购票平台,方便居民出行。建设交通诱导系统,对接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全市停车位信息智能管理和发布,方便居民停车。
15.创建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社区。通过节能技术,构建节能住宅,打造一体化低碳、环保、绿色的节能社区。
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居民信息的统一管理,重点开展社区管理、事务办理、信息发布、居民服务、居家医养等业务。开展智慧家庭服务,推动终端厂商与全市网络运营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联合开发数字家庭应用集成平台和业务集成平台,提供VOD点播、智能家居、政务信息、文化教育、交通出行、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电视商务、社区服务、便民信息、居家养老、视频电话等服务功能。
建设智慧物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实时共享各类信息,实现在线服务、在线监管、在线民主决策、在线评价以及社区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有效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效率和监管水平。
建设安全、高效、智慧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平安小区”建设,实现小区安防监控全覆盖、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的安全定位、外来人员的追踪监控、进出车辆的安全管理、社区O2O服务监管等。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智能门禁安全服务,通过门禁卡(社保卡融合)、密码、指纹、脸部特征、二维码等综合识别技术,构建便捷、安全、可靠的社区防卫体系。与公安110报警联动,通过门禁的人脸识别隐讳的意思,特定比对高危人员,进行拒阻报警;通过全市门禁信息比对和关联,追踪特定人员的出入情况。在小区进出口,安装具有车牌抓拍识别摄像功能的智能门禁系统,接入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公安交通卡口的延伸,加强小区车辆进出、停放管理,防范车辆盗抢案件发生。
16.整合推进一卡通建设新桃太郎。整合社保、医疗、文教、金融、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保障等多个部门的信息,为市民提供以社会保障为基础多元化的一卡通综合服务。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推动社保卡替代就诊卡在全市所有医院统一就诊,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百姓生活绝无仅有造句。加强人社部门与财政、公安、税务、教育、卫生计生、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保障等部门业务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建立支持政府应用和增值应用的多功能智能卡。应用领域覆盖以社会保障为代表的政府应用、以金融电子钱包为代表的金融支付应用、以城市交通为代表的公用事业应用等。
17.提高和完善智慧人社服务能力。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社保大数据”平台,高质量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库,实现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各项业务一体化办理和信息共享。通过电子证照库、电子签名、电子身份认证的集成应用,解决人社事务“一号”全网通办理事项的问题,提高全事项网上办理率。
以人社大数据为核心,进行应用分析,整合就业数据、失业数据、就业流动人口数据 、医保数据、人才供给数据等,实现以人社大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和应用。基于“社保大数据”平台,应用“互联网+”的各项技术手段,开展社保业务智能推送、智能匹配、智能识别、自助服务和个性化等高效快捷的智慧社保服务。
18.创新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整合政府在乡村的管理和服务业务,整合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学习、教育的商业服务需求,整合乡村产业生态服务需求,创建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
通过“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一号、一窗、一网的一站式乡村公共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代购、代销、直销、金融服务等生产服务,实现面向乡村居民的代办、村居医养、物流配送等生活服务。
基于乡村产业基础,创新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提供规模化生产服务,在规模化基础上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企社加盟产业服务,为散户型种植、养殖提供生产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统一的企社加盟产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户的创收增收。
19.推动智慧气象建设。推进城区灾害性天气监测点位建设,主要包含能见度仪、热岛辐射强度等多要素城市专用综合气象监测系统。不断加强以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和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服务,推动灾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构建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为开展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在做好城市气象服务的同时,完善“互联网+气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功能,推进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
(四)构建智慧政府治理体系,大幅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0.完善智慧政务管理建设。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应用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上,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无线政务公开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政府部门反应能力和响应能力,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建设统一的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主要用于承载各级政务部门、镇街的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应急指挥和决策等业务信息系统,实现顶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政务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通过政务大数据应用分析,为决策分析、公共安全预警、网络舆情预警等提供支持。统一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整合各单位视频会议系统,解决集约化建设和资源共用的问题。
综合运用宽带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应用,建成具有演示和体验功能的新型智慧城市门户网站,与电子屏、电视屏和移动终端多种展现系统场景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就,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员都能直观地感受到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作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各个子系统接入的窗口武行天下,为城乡居民、旅游者、投资者、政府工作人员的提供方面、快捷的信息服务。
建设全市在线督查信息工作平台,加快实现工作任务在线部署、情况在线反映、问题在线处置、结果在线公示。
整合个人和企业收入数据及相关数据,建立综合治税大数据和基于综合治税大数据的治税分析研判预测系统,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信息分析和研判,实现精准的税务治理。
21.推进智慧网格的建设和整合。建设市级监管、区县主导的城市信息服务网格及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将管理辖区划分为单元网格,集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村及社区事务管理、精神文明、党的建设、民政事务、综合治理、人口计生、经济发展、安监应急等内容为一体,进一步健全跨部门、跨职能的立体、主动、预应式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融合的城市网格信息基础平台,实现网格信息城市级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实现基于统一信息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网格基础信息,各单位以网格为基础实现自身的业务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同网同格。
22.推进智慧城管的建设和整合。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平台和城市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库,完善现有城管业务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智慧城管业务。
构建市级监管、区县主导的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动态、准确地监测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实现事件的闭环管理,提升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城市运行领域的管理水平。
23.持续完善智慧管线的建设。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支持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及管廊应用,完善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库,将全市城市地下管线及管廊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查询、输出、更新和建立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信息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机制,实现对地下管线及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线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我市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各行业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服务(2D及3D),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添加管线信息,进行基于管线地理信息的业务管理,解决城市建设中管线数据不完整造成的损坏问题,以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
24.建设智慧监管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以食药监管为主体逆权侵占,整合安监、卫生等其他有需求的监管业务,分步建设,逐步统一,建设市级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统一数据标准,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实现监管数据一体化,监管平台集约化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推进运行机制融合,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效率。
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平台,建设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打通各监管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监管数据共享机制,支持智慧监管融合应用。建设食品安全溯源平台,解决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问题,为市民提供放心食品,保障食品安全。解决商业模式问题,使食品安全追溯可持续化、常态化。借助城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解决数据交换共享和资源共用的问题。 基于监管大数据,建立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监管大数据(包括视频和传感数据)的智能分析,对潜在危险和事故进行预警。
建设智慧安监网格化管理平台,解决安全生产自动化预警的问题,由视频监控为主,转为基于多元化传感数据大数据分析痴情快婿,实现自动预警。解决安全生产传感器布设不足的问题,使生产安全监控全面化、标准化、规范化。借助城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解决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交换共享和资源共用的问题。
25.整合资源,推进“多规合一”建设。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构建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解决各部门规划存在的矛盾,为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水务、交通等部门审批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26.大力推进“平安淄博”建设。建设以技术视频监控、街面社区、巡防、情报信息预警、公共安全监管、网格社会管理“五张网”为重点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应急指挥中心。
大力推进天网工程的建设,基于“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基本方针,实现从城区无死角覆盖到农村关键点位的普遍布局,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深度应用,构筑智慧化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市民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全面推进综治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提升政法综治工作科学化和平安淄博建设现代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依托全省政法综治信息网,完成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社区)四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和联网应用。建设纵横贯通的综治“大数据平台”,实现与上级综治信息化综合平台的无缝对接和与各有关综治部门业务数据的横向互通。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有效对接、联网共享。
建设消防大数据及其应用,为社会消防安全和抢险救援提供信息支撑。建设消防业务协同系统平台,共建消防部队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业务信息于一体的消防防范应急体系。建设应用灭火救援辅助决策指挥系统,依托全市“一张图”基础数据,实现火灾及灾害事故处置的全过程介入支撑。建设消防管控系统,基于物联网,构建全市消防远程管控系统,及时发现消防防患和灾情。建设消防物联网,把消防重点类设备进行数字化整合,通过无线终端、业务平台和传感探测设备,实现消防资源的数字可视化管理,实现居民和重大紧急事件的远程监控和灾情处置。整合汇聚城市消防远程监控,高空及单位内部视频监控,智能火灾报警、电气火灾监控等系统,建立对单位火灾隐患智能识别、现场分析、信息处理,促进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建设警务社区信息采集平台,实现社区安全信息采集,实现社区安全状况的全面监控,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安全。建设警务社区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人员及车辆出入分析、重点人员追踪、安全预警等功能,支撑警务业务。
27.持续加强智慧环保建设。推进新型环保监控点建设,基于统一物联网及其平台,实时获取生态数据,实时监测、处理、决策和预警闭环管理。优化各类智能终端、传感设备的布放和布局,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重点能耗企业监测体系和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加快全市污染源企业的全面接入,实现市、区县两级环保数据纵向互联互通。完善提升各应用子系统功能,增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构建全市统一的环保云平台,实现市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基于统一环保云平台,推进大数据在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分析、机动车尾气对全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动态源解析、缓慢性环保污染的监控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建设环保数据的交换和信息发布,为市民和相关单位提供及时环保信息。
28.重点推进智慧公用事业建设。建设便民的市政公共服务平台,基于统一物联网,建立水表、燃气表的远程抄表+移动互联网付费的公共服务模式,提高市民公共服务体验百色祈福高中。推进新型公用设施在线监控和应急建设,使管理者实时了解设施状态、保障安全,从而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动态监控和高效维护。
(五)构建智慧产业经济体系,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我市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坚持以信息化为助力,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智慧化是我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传统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电商、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提升,重焕老工业区生机和活力。重点突破高性能金属新材料、碳化硅陶瓷、原研药、首仿药、微特电机、精密加工装备、智能卡芯片封装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链、集聚资源链,率先培育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服务型经济为导向的“四新”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打造全市新动能培育的战略长极。通过精准补链强链,对区域内石油炼化及精细化工、冶金机械、造纸、建陶等传统行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计划”,发展壮大氟硅材料、稀土新材料、高分子塑料、精细化工、高端石化装备、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成链、链条成群,形成“企业-链条-集群”点线面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带动传统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大做强淄博新区金融中心、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乐物网电商物流港、方达电商园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影响大的智慧园区,引领带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智慧产业化是我市产业经济格局创新突破的重要战略。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着力发展智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平台经济和网络经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IC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新兴智慧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端智能产品、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领军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一致、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软件研发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云计算服务外包、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外包、电信运营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与采购外包、创意及动漫设计外包等相对高端的服务外包产业。通过我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支持和促进智慧化信息产业产品在我市落地,产生示范效应,完善和延伸本地智慧化产业链,提升城市信息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从而提升智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29.构建智慧园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园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重点建设政策服务、新技术推广、商务合作、人才交流培训、贷款担保、信用等级评定等核心功能,以及开发行业共性企业管理软件,网站基础运营软件和数据库,企业建站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撮合交易系统,网站安全系统,在线管理软件等。面向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策划、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电子商务、政策信息咨询、政企通服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揽子服务。为企业提供购买或租赁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通信带宽等),减少企业启动及运营成本,提高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加速园区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建立园区产业合作服务,构建园区级产业链,依托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吸引智慧化产业商的进驻,提供园区产业的合作服务,为园区企业的设计、供应、营销及情报分享提供配套服务。建设园区电商服务平台,服务园区企业,在我市现有电商平台能力基础上,扩大平台覆盖面,为企业提供境内境外的电商营销服务,促进企业销售。建立精准信息推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信息推送服务,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法律服务信息等。
依托云数据中心,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等数据为核心,建立企业评价指标监控平台,精准了解园区企业状况,为企业的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建设产业投资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对投资项目和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企业启动及运营成本,提高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加速园区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全力支撑和培育以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为主体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一核四园”为主体的医药产业集群。以高新区、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淄川、博山、高新区、经开区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新区、淄博科技工业园为主体的微机电与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促进整体园区服务管理能力,服务于园区企业,促进园区企业将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0.构建统一的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以远成物流、传化金泰公路港、新星日日顺物流园、淄博保税物流园区、齐鲁化工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项目为代表的智慧化物流园区,着力打造鲁中物流中心。
建设市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统计、交通、海关、工商、税务、邮政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建设齐鲁云商煤炭交易物流信息平台、美旗石化交易物流信息平台、陶瓷交易物流信息平台和海旺达水运物流信息平台、云鸟“集仓干配”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信息平台等跨区域物流业务服务平台,为优先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物流组织服务能力提供支持。积极引导物流运力和货物资源向信息平台集聚,拓展追踪溯源、数据分析、担保结算、融资保险、信用评价等增值服务,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对接,增强协同运作能力。构建快递行业监管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和监管方式。
建立区域智能仓储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我市物流产业基础优势,加大知名电子商务公司,如京东、亚马逊、苏宁易购等的区域配套智能仓储、智能配送中心的招商引资和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智能仓储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推动RFID、智能分拣机器人等智能化物流装备在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环节的广泛应用。
推进区域联动一体化。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升我市物流产业影响力和效能为驱动力,以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牵引广袖流仙裙,通过培育发展技术先进、运营规范、高效集约、智能化水平高的现代物流产业,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31.建设智慧化的全域旅游体系。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旅游”在线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旅游企业交通信息、客流信息、票务信息、餐饮住宿等旅游信息实时传递,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信息提供、票务预订、酒店预订等便捷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结合我市饮食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鼓励各类机构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叫响我市特色名吃、名优特产,促进旅游消费。建设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和展示平台,提供最新的文化活动日历、活动预告、活动推广等文化活动信息,同时可以展示博物馆、艺术品、藏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智慧化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文化旅游地,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齐长城生态旅游带、鲁商示范园、陶琉古镇等29个重点旅游景点,东部齐文化核心区、南部山林生态、中西部特色文化、中北部水系慢城四条精品线路,周村古商城、原山林场、聊斋旅游区、马踏湖景区等景区为智慧旅游覆盖对象,创建我市旅游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企业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持续构建智慧化景区,对29个重点旅游景点进行WiFi覆盖、景区自助导览、基于历史文化的VR/AR体验等方面建设。
整合旅游景点数据,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分析游客的行为轨迹、消费方式、行为喜好等,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结合我市特点,实现对游客的精准化服务,提升游客服务体验。
32.逐步推广智慧电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推进乐物网、商赢网等电商平台建设,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用好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培育、推广卓创资讯、乐物网等本地电商平台的使用,着力打造互联网产业带。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具有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依托电子商务园区,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开设网上商城。建立电子商务发展联盟,实施电子商务典型示范工程,支持隆众危化品平台、拼钢网、新星电子商城、乐物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行业协调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递智能化水平。
完善全市电商信用信息平台,将电商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企业的诚信信息逐步纳入全市征信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工作。
33.构建智慧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电商服务为核心,构建村级O2O综合服务站,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的线下支持服务,辅之代购、待办、代销,同时建立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体系。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试验示范怀仁大地学校,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建设规模化智慧管理示范型蔬菜标准园魔法教授,通过农情、植保、耕肥、农药、饲料、疫苗、农机作业等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宅斗文,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智能节水灌溉、农机配置优化、病虫害、防汛抗旱预警防控等精细化作业。
重塑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建设齐鲁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引导和支持我市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加速农产品流通。
34.推动智慧工厂建设。开展智慧车间培育试点,实施生产线智慧化改造。建设智慧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促进生产制造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新型技术全面融入制造业全过程,在重点行业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
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突出抓好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中德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市企业提供示范、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支撑体系
35.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组织保障体系包括机构、政策、人才和资金四方面内容。
(1)机构保障。加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对相关的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研究决定重大建设事项,协调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督促检查实施进程,承担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以专职人员为主组成,人员可由市政府各部门抽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可与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协同办公。同时,要建立我市新型智慧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联动和组织推进作用,形成跨部门的统一管理机制。要加大部门合作力度,强化主管部门对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能力。对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支撑产业、重大示范性项目以及重大技术研究优先给予用地、用电、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
建立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一方面本耶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效果等进行评估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任用评价体系,确保新型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要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科学论证,推行项目规划和预算体制,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立项审核管理,实行财政投入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的资质认证制度,强化对项目进展的动态监管和财政投入资金的有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信息化水平。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加强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舆论引导。二是大力宣传和推广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和试点区县的经验,及时通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建设重点。三是通过办好各类国内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营造和培育浓厚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氛围。除此之外,加强有关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宣传,提高社会与公众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识。
(2)政策保障。在符合国家、省市级已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前提下,建立健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政策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新型智慧城市政策法规体系,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在科技投入、产业发展、市场机制、人才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促进政府部门共享、共建机制形成。积极协调国家、省市级有关部门,确保落实各项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稳定持续推进,营造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与吸引人才的环境。
(3)人才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及智慧产业化离不开专业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引入高端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可充分依托本地及周边的高校、国家级孵化器、软件专业园区、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等单位,并采用合作、共建、引进等模式,加大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批量化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依靠城市周边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通过引进的高端人才带动一批青年的快速成长,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人才梯队。
激发干部人事队伍活力,完善选拔录用机制。增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干部选用的有效性、科学性。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做到管理队伍的优胜劣汰。
(4)资金保障。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集合多方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心协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加大政府财政对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保障,重点对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智慧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增加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和智慧产业发展。支持各部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所亟需的各类工作,包括基础性标准制定、基础性信息资源开发、互联网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国民信息技能培训、跨部门业务系统协同和信息共享应用工程等,通过优惠鼓励政策和考核体系的制定,以及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等手段促进各部门按总体规划的要求主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工作。
充分发挥我市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积极支持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引进域外资金和专业团队,引导和加快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借助于资本市场实行资源的优化组合,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
36.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为确保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省有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框架。积极对接国家及国际标准,制定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一方面,建立健全法规和鼓励政策,加快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明确市政府各部门在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中的任务、职责和权利,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共享信息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程序和保密方面的要求,兼顾效率和安全,创造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仪征政府论坛。另一方面,强化标准化规范建设,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管理工作,依托重点工程,制定满足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的标准规范,落实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标准规范制定工作。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遵循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保障、应用支撑标准、数据资源标准、安全保障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等信息化相关方面,以及城市管理相关技术标准黄树贤。研究确定拟采用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工程项目和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贯彻实施,制定标准贯彻措施,加强贯彻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标准实施的有效性,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7.加强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基础的工作之一,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和标准化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优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发展环境,站在信息主权的角度细致规划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建设与新型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同考核,坚持动态调整、分级响应,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
一是重点抓好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工作职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适应的信息安全分工、合作与协调机制;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二是健全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我市信息安全各项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标准、法规和管理措施;完善信息安全法规政策体系,明确保障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制定涉及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安全管理、数字证书管理、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三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网络;建立完善全市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提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与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推广公民数字身份认证,加快数字证书发放和推广应用工作。
四是高度重视和培育信息安全产业,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结合自主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先进可靠的信息安全企业集群;加大系统防护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安全响应技术、灾难恢复与备份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安全加密、电子认证、网络防御、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及产业化程度。
38.加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运营体系建设。城市管理运营就是从复杂巨系统的角度统筹城市管理师东兵,对市政、公用、交通、市容、环境等全领域,决策、执行、监督等全方位,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综合管理,姜柔以期实现城市管理的整体效益,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
建成应急整体监控网络、应急信息集成系统和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包括日常模式和应急模式两种,日常模式处理公安部门日常接处警工作、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公交指挥调度工作等内容,应急模式处理包括获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发展动态、掌握应急处置资源、进行先期处置、评估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及危害程度、进行指挥和协调等内容。
本规划纲要是我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本文来源:淄博市人民政府官网
声明:智慧城市决策参考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1.报告精读 | 世界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6~2017)
2.好文 | 对智慧城市公众参与的探索或闲扯
3.罗兰贝格 | 2017全球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发布(附下载)
4.深度丨关于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5.十一大趋势告诉你 如何掘金智慧城市万亿市场?
6.图解 | 一张图看懂国脉数据基因
附:国脉数据基因产品简介及视频

关注微信公众号:智慧城市决策参考(think2city);输入关键词:数据基因,获取产品最新动态。
上一篇:李江雁【视频】- 老上海夜生活,20年前你爸妈比你会玩 怀旧特辑-爱现场lovelive 下一篇:猛龙过江国语【视频】- 男子一招成功搭讪美女,可结果还是悲剧了! 常宁扳手-微常宁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